返回首页 >

潍坊诸城:“兵支书”杨森田的种粮“三本账”

2025-03-28 15:10   大众网

  杨森田越发感到,种地还得靠科技出效益,“父辈人种几亩、十几亩地,凭老经验就行。现在要种好成百上千亩地,必须技术精准、精细管理。”

  利用大数据,分层施肥。“肥料直接撒在土上,早就过时啦!”杨森田现在也算是土专家了。他解释,麦苗在不同生长阶段,根系深度不同,利用免耕深松分层施肥播种机,在播种时,将缓释肥分三层撒在土壤里,有助于麦苗吸收到更多营养。

  按需打药,提高质量。打多少药,什么时候打,都是有讲究的,靠着节药节肥,杨森田的每亩地能省下30元成本。“别小看这30元,在农业上,抠细账才能赢大账啊。”杨森田深有体会。

  节水灌溉,节本增效。杨森田的1000多亩土地,全部采用了“无畦埂增密种植”模式。“别的不说,光土地就至少置换出15亩,这些地还能再种上粮食。”杨森田介绍说。过去小麦亩产要上1000斤,至少要灌四五次水。可这儿水资源并不丰沛,怎么缓解供需矛盾?在杨森田的智能手机上,安装了一款软件,通过对灌溉设备的实时监测,能够清晰显示当前小麦灌溉的各项数据。根据这些实时传输的信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精准地指导生产,省时又省力,而且还大幅节约灌溉成本。“以前浇地靠机井,现在用上了喷灌设备,大喷头换成了小喷枪,大漫灌变成了小滴灌,每年能节省30%左右的水。”用水减下来了,产量反而上去了。

  从产前到产中,杨森田管理越来越精细,水土保住了,地力上来了,化肥减施了,产量、质量提升了。

  “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盘活“增值账”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