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用资源撬动资源,王伯祥的破局实践
2025-03-28 17:28 大众网
在寿北盐碱滩开发中,王伯祥秉承着“用资源撬动资源”的理念,与20万群众一起“冬战渤海湾,春垦盐碱滩”,将“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的荒芜之地变成“粮仓银滩”。曾经的“经济洼地”,如今崛起为全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孕育出鲁清石化、联盟化工等龙头企业,成为寿光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潍坊人常常以“敢为人先”的胆识,在一次次不可能处创造可能,用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诠释“惟实励新”的深刻内涵。王伯祥以“工业强县”的远见打破常规,蹚出一条民营经济振兴之路,将“敢为人先”的精神厚植于这片土地。
以前,寿光是个农业县,工业是“软肋”,1986年全县工业产值仅1.19亿元,在全市12个区县中排名倒数第三。当时,农业往往是党委政府工作重心,但王伯祥认为,农业富民、工业强县,农业是“饭碗”,工业才是一方发展的“钱袋子”。
为了培植壮大工业企业,他每年都组织工业“取经团”,到江苏、深圳、东莞、上海取经;大抓股份制改造,破立并举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大力培植民营企业,扶上马送一程,千军万马闯市场;突出地方资源优势,大抓盐业利税培植财源;大刀阔斧减免工业税收,“藏富于企业”,让企业轻装上阵,投身市场经济大潮。这些举措极大地释放了民营经济活力,一大批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1986年,寿光县乡村民营工业企业数量只有303家,到1991年,全县民营工业企业已发展到4854家,工业总产值翻了3番、利税增长近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