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煤”何以变“绿金”——榆林市推动能源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观察
2025-03-14 12:43 陕西日报
本报记者 马腾 郝颖
各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百米矿井下,采煤机挥动“铁爪”将“乌金”源源不断挖出……仲春时节,榆林发展活力涌动。
近年来,榆林市按照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要求,坚持科技创新试点示范引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探索形成“12363”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思路。2023年,榆林市获批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如今,榆林能源产业正逐步向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转型。
煤炭大市的“发展密码”是什么?3月10日,记者深入榆林市重点项目一线探寻答案。
突破:
科技引领催生新动能
榆林采煤40余年,经济效益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
“榆林传统能源化工产业整体水平尚待提升,能源产业结构以煤炭及其加工产品为主,资源约束问题显著,科技创新需要加强。”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化工中心负责人孟小鹏表示,“当前,榆林正致力于建设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积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为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开辟转型新赛道,2024年,能源陕西实验室与陕西省能源经济研究院揭牌,多个高价值合作项目成功落地。
全球在建最大煤化工项目每年减少碳排放931万吨、省内单体最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减碳101万吨,相当于202万亩碳汇林的吸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