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我的风筝记忆丨王同林:风筝印记

2025-03-17 10:38   大众网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儿子背诵的《村居》把我的记忆拉回到了40年前。

  小的时候家里穷,风筝对我来说,只有看别人家孩子玩的份儿,根本不敢想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风筝。小时候的春天,风大,空气干燥,为了能够看别人放风筝,整天在野地里跟在人家后面跑,脸皲裂得像春天的干树皮,手干裂得像枯树枝。人家的风筝断了线,主动跑着去帮别人追;人家的风筝飞不起来了,忙着去帮人家拽线。这种“主动献殷勤”有时还会惹得人家埋怨。孩子的世界或许没有那么多的心思,但我父亲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一次,周六中午放学回家,父亲悄悄地跟我说:“快吃饭,吃完饭给看样好东西!”当时也没太在意,总觉得父亲可能是在逗我玩。饭后,父亲从屋里拿出来一个纸风筝,上面是蝴蝶的图案,蝴蝶的两只眼睛还能随着风转动。当时,不知是因为高兴还是激动,半天竟没说出话来。父亲把风筝交给我,然后又从口袋里掏出了放风筝的线。“这根线只有30米,没给你买太长的线,你先放放试试吧。”父亲跟我说。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