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杨红卫:执竹绘绢,让风筝从指尖飞向世界

2025-03-21 17:39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陈曦 视频 王辉 潍坊报道

  3月20日,记者走进位于潍坊市寒亭区的风筝扎制工作室时,“杨氏风筝”第十五代传承人杨红卫正在纷乱的竹条、绢布和颜料中构建浪漫的空中王国。

  近日,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杨红卫的名字赫然在列。随之而来的如潮掌声没有把杨红卫淹没,她仍在一方天地里静默着,任一片片竹节,一张张白绸在指尖交错。

  四十年锤炼,匠心细细磨

  自1982年师从祖父杨同科学习潍坊风筝扎制技艺以来,杨红卫扎了四十多年风筝,“扎、糊、绘、放”的基本步骤就在她手中重复了四十多年。

  博采众长的四十年里,杨红卫早已对风筝扎制技巧了然于心,在风筝设计及扎制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艺特点。经她之手,大到300米的巨型风筝,小到直径2厘米的微型风筝都能起飞。

  随着“杨氏风筝”名气越来越大,找到她的订单也越来越多。面对纷至沓来的订单,杨红卫没有全盘接下,而是挑选了部分有兴趣的来做。

  “做风筝看起来不难,但需要日复一日地重复每一个步骤,并且在扎制中汲取新的经验。”杨红卫捧着金鱼风筝解释道,想要做出一对立体、灵动的金鱼眼睛,至少要重复八道步骤才能达到精巧灵动的效果,每一道步骤都要晾干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可以说风筝扎制这门手艺的关键词,正是重复。

  银线连四海,友谊达五洲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