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诗“画”潍坊|(1)《怀潍县》——郑板桥

2025-03-24 17:30   大众网

  《怀潍县》,此诗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所作,描绘的是潍县(今山东潍坊)春日民间游乐场景,既有世俗生活的鲜活,又暗含文人雅趣。全诗通过四组意象,构建出动静交织的春日画卷。

  纸花如雪满天飞:

  纸花或指风筝(潍坊风筝文化源远流长),或指清明、寒食节悬挂的纸制装饰。

  如雪,既形容纸花纷繁洁白,又暗喻春寒未尽的气候特征,与后文“斗春归”形成呼应。风筝高飞象征民间对自由的向往,纸花飘落则暗示节令更替的短暂与唯美。

  娇女秋千打四围:

  少女荡秋千的欢快场景,展现民间生活的生机与活力。“打四围”一词,既形容秋千荡至高处的惊险,又暗示少女身影灵动、笑声盈耳。郑板桥曾任潍县县令,此句或反映其对民间风情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百姓安乐生活的欣慰。

  五色罗裙风摆动:

  罗裙色彩斑斓,随风舞动,与漫天纸花形成色彩交响,强化春日绚烂的感官体验,视觉冲击感十足。“五色”暗合五行哲学,象征万物复苏;裙摆飘动则似春神降临,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灵动。

  好将蝴蝶斗春归:

  以拟人化手法,蝴蝶与少女“斗”春,既写蝴蝶追逐罗裙的实景,又暗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春归”二字点明季节流转的终局,而“斗”字则赋予画面对抗性与生命力,形成“留春”的诗意张力。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