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跑一场6000元,马拉松赛场上奔跑的“私兔”什么来头
2025-03-25 21:30 封面新闻
张杨通过自媒体分享自己的业务时,也常常受到质疑,有人甚至恶语相向称他的客户“人傻钱多”。“实际上全职来做这个职业的人很少,价格合理不合理的考量,与个人的消费力、消费观念相关。”张杨认为,这只是马拉松经济衍生的一项合规服务。
从一线城市到边陲县城,“赛事经济”正在撬动消费热潮,而马拉松背后不仅是一本经济账,也有更多商业化的带动。北京马拉松协会会长赵福明表示,“私兔”的出现正是因为赛事官方配速员的存在让更多选手认识到配速稳定的重要性,以及有人带跑的经济性。从长远看,这呈现出赛事经济越发多元和成熟的趋势,作为个人愿意为服务类消费买单的一个观察窗口,可以持积极的态度看待。
“至于‘私兔’行为是否有法律风险,选手或‘私兔’出现问题之后如何界定双方责任,需要法律界人士与赛事组委会一起研判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他还表示,“官兔”质量与赛事品牌形象和选手参赛体验息息相关,加大投入、长期性地做好“兔子”队伍建设,是提升赛事质量的重要一环。
(封面新闻)
责编:马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