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让“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华彩
2025-03-27 16:58 大众网
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是“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时代趋势和共识。然而,生活中依然存在一些难点痛点问题。比如,在一些旅游景点,部分“非遗”文创产品存在诸多问题。商店里的特色“非遗”文创,有的仅仅是图案的简单印染和拼接,让游客视如“鸡肋”;有的则定价较高,实用性不足,高价格门槛让游客望“价”兴叹。“非遗”的活态传承既离不开“原汁原味”的材料与匠心独运的技艺,也离不开符合大众审美的创意与适应大众需求的性价比。
“非遗”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风俗所系、情感所系,是具备高辨识度、高认可度的文化IP。纵观那些“出圈”的“非遗”,无一不是社会公众喜闻乐见、能从中收获情绪价值之作,并且成功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和城市形象“走红”。追根溯源,实用属性、优质用户体验和有效市场推广,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让“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需要见人见物更应见生活。扎根于实践土壤、精耕于创新创意,内嵌于日常生活,设计推出一批实用性强、高性价比的“非遗”产品,将其融入文旅项目,让“非遗”产品成为“可以带走的文化符号”,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能够触摸到“非遗”的温度。
在信息传播高效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应重视宣传推广,结合重要节会、风景名胜,以首发、首演、首映、首展、首秀等活动制造话题、吸引关注,形成先发优势和品牌效应。同时,线上线下齐头并进,让“非遗”走出“深闺”,走进了大众视野,澎湃大流量,让更多“非遗”走进千家万户、守候万家灯火,在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