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非遗遇上现代医学教育 山东大学实践课打造“文化育人”新样本

2025-03-27 17:57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孙杰 济南报道

  当传统非遗遇上现代医学教育,会激发出怎样的科研灵感?近日,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推出的“医韵匠心”劳育美育融合实践课堂引发了师生共同关注。该活动以“三师协同”模式、非遗跨界创新为亮点,通过沉浸式实践教学,探索高校文化育人与学科融合的新路径,成为落实教育强国战略的生动实践。

  在首期实践课堂上,宋锦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持珍贵的宋锦布样,向医学研究生们展示“挑经显纬”72道工序技法以及宋锦纹样中蕴含的美好寓意。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文斐和周亚滨则从宋锦的织造结构、蚕丝蛋白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在特定疾病标志物的检测应用等视角,解读宋锦纹样中的人体美学和宋锦原料在现代医学中应用的可能性。辅导员刘淑红则引导学生思考“工匠精神与医学研究中科学家精神的共通性”,引导学生通过“手艺”与“心意”的联结,构建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的双重坐标。这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技艺、学术导师解内核、思政教师塑价值”的三师协同模式,让课堂兼具文化厚度与学科深度。

  在实践课堂“非遗青年说”环节,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医研先锋”宣讲团成员以《本草纲目中的染缬智慧》《宋锦材料的抗菌探索与未来》《非遗宋锦——医用蚕丝缝合线智慧工厂项目》为主题,挖掘非遗中的医学基因,重识医学与传统工艺的共生关系,讲好中国医学故事。基础医学院张超老师点评道:“从古代医籍中发现非遗技艺的科学性,这种跨学科思维正是医学创新的重要源泉。”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