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翻千层浪 人勤地不懒——从春耕一线看山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2025-03-30 17:42 新华社
育种技术不断突破,为山东践行大食物观提供了核心支撑,更推动山东向设施农业、畜牧业、盐碱地、大海全面要“粮”,以占全国6%的耕地、1%的淡水资源,贡献了8%的粮食、10%的肉蛋奶、11%的蔬菜、12%的水果和13%的水产品。
全产业链条里的“增收密码”
经过层层提取加工,一棵海藻变身凉粉、功能饮品、化妆品……走进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海藻科技馆,记者近距离感受海藻的“七十二变”。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国防说,延长产业链条,将海藻“吃干榨净”,是企业实现效益倍增、价值跃升的关键。
得益于产业化深耕发展,2020年山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2024年增长至1.28万亿元,继续领跑全国。
3月12日,养殖工人驾驶船只在山东长岛海域养殖区内生产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朱峥 摄
不同的“春耕”生机盎然,记者在山东各地看到:乐陵杨安镇把辣椒、胡椒、小茴香等常见香辛料,加工成炖鸡炖肉料、酱料包、火锅底料等1200余种产品;小小大蒜,在金乡县被开发成蒜蓉扇贝、黑蒜酸奶等数十种产品……
“各地有特色,产业有支撑,链条有项目,增值有后劲。”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于永德说,山东编制了枣庄石榴、黄河故道桑黄、乳山牡蛎等26个特色产业规划,打造沿黄肉牛等8大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搭建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每年拿出至少2亿元支持产业项目4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