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深度调查 | “低空经济”携农业起飞,新老农人带技术下地
2025-04-01 09:47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
从0到现在年飞防超200万亩的“进阶”过程中,来自一线的飞手们有了更多观察体会。对他们来说,维修凝聚人力、物力和资金,提升“低空”服务能力,只是公司发展中需要解答的内在课题。但要真正实现“一村一机一机手”的发展目标,配套服务端、场景应用端及产品供给端须协同发力。
要提升市场认可度。对这一点,实践回馈给鑫福农业十足的信心。“这台无人机作业效率可达每小时380亩,约为人工的50倍以上。”赵鑫用指尖轻轻抚摩着面前停靠的一台大疆T70。她介绍,植保无人机采用喷雾喷洒的方式,可以节约超50%的农药使用量和90%的用水量,同时通过药液雾化,加强对农作物的穿透性,达到更佳的防治效果。
鑫福农业外出作业。
同时,随着飞防服务供给增多,价格呈下降趋势。“带药作业的话,每亩15元,不带药每亩10元,一般老百姓都能接受。”在赵鑫看来,近几年农业飞防服务的加速拓展是把“双刃剑”,虽然对率先“入局”的鑫福农业造成市场占有率的挑战,但也有利于提升群众的认可程度,长远来看,这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来说是件好事。
场景应用端,“低空经济”如何加速覆盖?以张营街道后彭村种粮大户高善父子的本土经验来看,这与提升土地集约化水平密不可分。他购买过三台植保无人机,“有时候不是老百姓不想让我们飞,是受制于地块太零散,无法作业,这种情况不少。”
站在地头,高善从种粮大户角度介绍植保无人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