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舶来品”成为“外销货” 云南蓝莓如何成为国货之光?

  蓝莓品质和口感的提升,离不开规模化种植这一基础,更得益于种植技术的革新。走进云南蒙自市草坝镇伍田农业公司的基质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正以每小时150立方米的速度产出栽培基质。工作人员通过数字智能系统精确操控着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

  流水线生产出的基质选用全天然优质泥炭、椰糠、珍珠岩等有机材料。相较于传统土培,基质无土栽培不仅产量高、周期短,还使果品口感更脆甜、营养也更丰富。

  蓝莓品质不断提升的背后,当地还酝酿着一场“种业突围战”。目前,国内的高端蓝莓种苗全部依赖进口,每株价格高达25元,并且还需要缴纳种植收入的20%给国外的品种商。红河州蓝莓产业联合会会长赵崇军介绍,当地正在努力扭转这一局面。

  红河州蓝莓产业联合会会长 赵崇军:我们的重点是聚焦蓝莓品种的育种,通过育种项目的启动,来破解我们云南蓝莓产业“卡脖子”的难题,让我们蓝莓的产业未来可持续。

  如今,颗粒饱满、口感脆甜的国产蓝莓不仅深受国内消费者的青睐,也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舶来品”蓝莓正成为“外销货”。在蒙自海关,一箱箱蓝莓正通过“绿色通道”快速通关。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