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智驾”什么时候安全?

2025-04-03 06:38   国是直通车

  3月29日,一辆小米SU7在安徽某高速路段上发生碰撞后爆燃,驾驶员和乘客不幸遇难。此次事故发生前,驾驶员开启了智能驾驶系统,智驾安全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如今,几乎所有车企都在积极布局智能驾驶技术,而不少驾驶员在日常行驶中也逐渐养成了使用智驾系统的习惯。

  那么,当前的智驾系统,究竟该如何正确使用?哪些道路最好不要使用智驾系统?智驾系统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智能驾驶现阶段仍是辅助工具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搭载的智能驾驶技术仍处于辅助驾驶阶段,其本质是帮助驾驶员提高行车安全性和便利性,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

  因此,将其统称为“智能驾驶”并不完全准确,更恰当的称谓应是“智能辅助驾驶”,重点在于“辅助”而非“智能”。

  当前,大多数智能驾驶系统仍处于L2级,主要承担辅助驾驶角色,驾驶员仍需时刻保持专注,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L2智能辅助驾驶的主要作用是减轻驾驶员疲劳,提高行车便利性。常见功能包括车道居中保持(LCC)、自适应巡航(ACC)、自动跟车、前车启动提醒等。

  此次事件中的小米SU7属于L2级,依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为“辅助驾驶”,责任明确归于驾驶人。张翔进一步举例,在AEB(自动紧急制动)等功能支持下,L2级系统可以保持车道居中行驶,并在遇到障碍物时触发刹停。然而,这些功能并非100%可靠,因此驾驶员必须随时保持注意力,并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