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不能问候“早上好”?万万没想到,清明节“身兼数职”
2025-04-03 10:21 上观新闻
先看上巳节。这是古代一个讲卫生、求健康的节日,最早起源于周代。最初的上巳日是一种干支纪日法,时间并不固定。自曹魏以后,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据《后汉书·礼仪志》,人们在上巳节“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意思是彻底清洁身体,能祛除不祥。王羲之《兰亭集序》讲的正是文人雅士在上巳节的活动。杜甫《丽人行》首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更展示了上巳节淑女们争相游春的场景。
以《兰亭集序》为灵感的舞蹈作品《永和九年》现场剧照。(董天晔 摄)
不难发现,上巳节不哀伤,而是充满了踏青赏花的轻快。由于上巳节与清明时间相近,久而久之,不仅上巳节并入了清明,上巳节的活动也成为清明风俗。这一点,从欧阳修的《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里能看到:“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整首词中没有一点悲伤,而是充满了春日出游的热闹与快乐。
至于寒食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比较流行的一种是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在其死难之日禁火寒食。虽然宋代以后寒食不再禁火,但吃寒食的习俗有所保留,包括吃青团也被认为是寒食节的习俗之一。寒食节与清明也相隔较近,最终合二为一,形成了清明节扫墓、祭奠、吃青团等风俗。
吃青团曾是寒食节的习俗之一。(任翀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