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思念安个 “文明炉灶”!淄博多个祭祀桶锁住清明烟火
2025-04-03 16:18 海报新闻
大众网记者 周洁 淄博报道
当齐盛湖的涟漪漫过春的堤岸,淄博的街巷间便浮动着艾草般清苦的思念。又是一年清明至,张店、周村、高新等地街头小巷设置多个祭祀点位,放置祭祀炉、祭祀桶,将千年烟火气化作文明新注脚。

城市治理的温度,在于既守护传统记忆又回应现实关切。街头焚烧纸钱曾是镌刻在血脉里的追思仪式,却也让城市管理者陷入 “管则失情,放则失序”的治理困局。张店区提前多天在30个点位设置祭祀炉,配备灭火器并安排专人值守,既让思念有了可触的载体,又为文明划定了安全的边界。这种 “烧烤摊式“ 的精细化管理,恰似淄博人独有的智慧: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
文明新风的浸润,需要柔性引导而非生硬说教。高新区将26处祭祀点设在花山公园等市民常去之处,既方便祭扫又融入踏青场景。当年轻市民用电子蜡烛替代香烛,在网络平台书写追思话语,传统习俗正以更清新的姿态延续。这种“形变意不变”的传承,让清明节既有慎终追远的厚重,又洋溢着绿色文明的气息。
移风易俗的关键,在于找到传统情感与现代文明的共鸣点。从“一刀切”禁烧到科学设置祭祀区,从单一焚烧到多元祭扫方式,城市管理部门用绣花般的细心,将治理效能转化为民生温度。当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文明祭扫,当社区志愿者在点位旁讲解环保知识,文明新风便如同淄博陶瓷的釉色,在时光淬炼中愈发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