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科技创新赋能潍坊特色产业:老树新枝更着花
2025-04-03 17:09 大众网
潍坊装备制造业的崛起绝非偶然,其关键在于把握住了数字化转型的“时间窗口”,以工业4.0的标准,对本地企业的数据治理能力、柔性生产水平进行提升,在“硬装备”优势基础上强化“软实力”,助推了产业能级再突破。
文化赋能:非遗技艺的“破圈”实验
在昌邑丝绸、高密扑灰年画等传统工艺领域,潍坊探索出了一条“科技+文化”的融合创新之路。通过3D数字化采集技术建立的非遗数据库,不仅实现了技艺的永久保存,更为衍生品开发提供了创意素材。杨家埠木版年画与AR技术的结合,使传统艺术在移动端获得千万级曝光量。这种“老技艺”与“新表达”的碰撞,让非遗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
潍坊的文化科技创新实践具有双重示范意义,一方面证明了传统文化完全可以借助现代科技焕发新生;另一方面展现了特色产业发展不应局限于物质层面,精神文化价值的挖掘同样能创造经济增量。这种“虚实结合”的发展思路,为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提供了新范式。
绿色转型:化工产业的“低碳突围”
作为重要的化工基地,潍坊的绿色转型之路颇具启示性。滨海新区通过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US),使园区碳排放强度下降18%;海化集团开发的“卤水综合利用技术”将资源利用率提升至92%以上。这些创新不仅解决了环保约束问题,更培育出纯碱、溴素等11个单项冠军产品。
实践验证了传统产业与绿色发展并非对立关系,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既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否定,也不是对新兴产业的盲目追逐的新路子,而是一条在地化创新中实现产业基因的进化与升华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