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融合绘就生态康养峡山新图景
2025-04-03 17:47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范素娟 通讯员 王光军 王吉超 潍坊报道
阳春三月,峡山区的田野间艾香氤氲。谁能想到,这些蓬勃生长的“绿金”,竟源自村边、屋边、路边、沟边、田边等“五边”零散土地的创新开发?去年以来,峡山区通过盘活闲置边角地块,规模化种植药用艾草,不仅破解了艾灸产业“有灸无艾”的原料困局,更构建起种植、加工、康养服务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变废为宝,五边荒地奏响生态经济协奏曲
曾经的“五边”地块,是困扰乡村治理的“牛皮癣”——污水横流的臭水沟、垃圾堆积的闲置地、杂草丛生的边角田。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峡山区党工委、管委会创新举措,通过实施“三清一净”专项行动,将环境整治与艾草产业培育深度融合,创造性开展“半亩艾草健康养老”工作。通过系统性整治,边角地块被盘活利用,种上了具有药用价值的艾草,摇身变为“聚宝盆”。
王家庄街道充分利用东邵村8亩丘陵贫瘠地块发展艾草种植,打造石磨艾草家庭工坊,以直播、免费体验等方式全面推广;太保庄街道张家埠村将村西350米的臭水沟改造为“沟内种莲藕、沟沿种艾草”的生态景观;岞山街道创新“光伏+艾草”种植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土地附加值;郑公街道将艾草种植与书韵果香长廊一体打造,形成集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景区。谁曾想小小“五边”地块蕴含巨大潜力,这种“环境整治+产业植入”的模式,既美化了乡村环境,又创造了经济效益,走出了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的双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