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白水仓颉庙这棵古柏有五千多年树龄!海报新闻记者实地探访华夏文明的“活化石”

2025-04-03 22:25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孙翔 陕西渭南报道

  4月3日,“树载千秋·同根同祖”乙巳年全国网络媒体探寻华夏根脉主题采访活动媒体团一行走进渭南白水县,探访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仓颉庙及千年古柏群。

  步入仓颉庙,记者的注意力就被庙内的千年古柏所吸引。数人才能环抱的古柏树十分壮观。庙内千年古柏共有46棵,平均树龄3000余年,是全国三大古庙古柏群之首,被专家称为“绿色的国宝 活着的文物”。其中“仓颉手植柏”是国家公布仅五棵有着5000年树龄的古树名木之一,被专家誉为“文明之根”。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仓颉庙内最大、最古老的柏树叫仓颉手植柏,传说是当年仓颉亲手所植,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树龄。”仓颉庙景区讲解员刘雨涵介绍,传说当年仓颉为自己选择墓地,挑中了这块北依黄龙山,南临洛河水的宝地,并亲手种植这棵柏树。此柏高16米,腰围7.8米,根围9.9米,是庙内第八大奇观——“手植柏头在云里插”。

“仓颉手植柏”

  “陕西是古树名木资源大省,现存古树名木72.73万棵。全国5棵树龄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全在陕西,白水的仓颉手植柏就是其中之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秦岭研究院院长赵忠告诉记者,按照陕西省的技术规程,在国家规定的3个保护等级基础上,将树龄1000年以上的古树列为特级保护。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它们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体,自身所包含的长寿基因和抗逆基因,特别是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值得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