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息的追寻丨她用近千幅画像帮烈士“回家”后,志愿者们悄悄为她和17年前牺牲的丈夫画了张“全家福”
2025-04-04 18:06 海报新闻
叶庆华回忆,第一幅烈士画像,她是托女儿的国画老师完成的。2020年,李长芝烈士的亲属联系上叶庆华,请她帮忙找人给烈士画像。叶庆华找到安徽芜湖少年宫的老师周辉,由周辉根据烈士儿子李洪生的照片为烈士画了一幅军装画像。收到画像后,已经70多岁的李洪生才第一次“见到”父亲的模样。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烈士家属找到叶庆华,请求帮烈士画像。在叶庆华的组织下,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十所高校的学生们纷纷加入为烈士画像的志愿活动。“这些画像的学生们都是‘00后’,和画中烈士当初牺牲时差不多年纪。他们都是‘红色青春守护人’。”叶庆华说。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们在修改画像。
2025年清明节前夕,海报新闻记者在于都见到了正为烈士画像的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们。美术学院辅导员王伟介绍,2021年刚开始参与为烈士画像活动时,只有6名学生参加,现在已经增加到了400多名。
美术学院2023级学生潘宏宇从2024年暑假开始参与为烈士画像活动,至今已经画了13幅。很多烈士没有子女或子女已离世,只能根据烈士旁系亲属的相貌推测绘画,为了尽量还原烈士相貌,学生们需要多次和家属沟通修改,有的画像经过18次修改才完成。
“最顺利的情况,至少也需要和家属沟通三次,起完形一次,过完色一次,完稿一次。画得最久的一幅画像,我用了半年才完成。”潘宏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