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F3硬核祭祖:有人用无人机吊祭品上山,有人徒手爬二三十米高的悬崖
2025-04-04 20:52 九派新闻
广西钦州的黄同学表示,从她记事起家里每年都会爬山祭祖,“我们是靠记路线找到地方,老一辈会把路线写下来留给下一代,一般不轻易给小辈看,等我们到一定年龄了才会给。”
这次祭祖共有7人参与,去了6个地方,总共花了一天半的时间。黄同学称因多年在外读书,这次回家祭祖两次迷路,最后是家人折返带着她才找到路。“很累,但在这个过程中听到很多关于不认识的祖先的事迹,觉得这些祖先也挺厉害的,每年去祭拜爷爷和太爷爷,就当是一年和他们见一次面。”她说。
广西武鸣的韦女士也有独特的祭祖方式。由于太奶的墓位于悬崖顶上的山洞里,今年祭祖,家族里的人需要背上装有水泥、砖头和水的背包,带上一壶自家酿造的酒,爬上二三十米高的悬崖,去给坟墓翻修。
▲爬悬崖祭祖。图/视频截图
悬崖峭壁上钉了许多钢筋。韦女士说:“以前没有,得让一个特别厉害的阿叔徒手上去,然后再放绳子下来。”她称自己从小练到大,小时候就不害怕,“我十三四岁开始爬,手脚比较灵活,通关就比较快。”
【3】专家:网上祭扫成新方式
烟台市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逄云惠从清明春祭渊源等方面入手,对清明节的内涵做了深刻阐释。
“春雨惊春清谷天”,逄云惠介绍,清明节作为一个节气是在汉代确立的,《汉书》曾记载“三月中,雨渐多,谓之清明”。紧接着,她从长岛、蓬莱一带的清明习俗入手,详细讲解了清明节和农耕文化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