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善评|黄河岸边看滕州 一脉水韵润千年

2025-04-04 23:06   海报新闻

  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即日起,在滕州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善评》,传播滕州好声音,汇聚滕州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特约评论员 刘旭

  站在滕州滨湖镇湿地观景台,河水裹挟着泥沙奔涌东去。对岸河南境内的邙山轮廓清晰,白鹭掠过水面叼起银鱼,岸边芦苇荡里传来摇橹声。这座被黄河水滋养的鲁南小城,用两千年时光将大河的馈赠酿成了独特的文化气质。

  水脉里的生存智慧

  黄河故道留下的沙质土壤,让这里生长的柳条柔韧异常。在大庙村,78岁的王老汉仍能娴熟地编织柳条筐。“编筐窝篓,全在收口”,他边编边念叨着祖传的口诀。过去行船人家用这些柳编器具盛水装粮,如今成了非遗工坊里的抢手货。离此不远的柴胡店镇,木版年画匠人正用特制黄河胶调颜料,这种用河蚌壳烧制的胶水,能让年画历经百年不褪色。

  沿河而居的滕州人深谙治水之道。东倪村至今保留着清代分水闸遗址,石砌的闸口布满深浅不一的凹槽,那是当年调节水量的刻度。“七下八上”的汛期,村里老人会根据水痕变化决定开闸时机。这种朴素的治水智慧,在现代化水利工程中依然闪烁着光芒。

  泥沙中的精神图腾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