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大批机器人涌入景区:登山神器、引流“社牛”,还要打造IP

2025-04-07 07:39   澎湃新闻

  “看,春晚机器人!”“第一次在景区见到机器人,很有科技感,孩子一直在跟它互动”……这个清明假期,众多游客在全国各地的景区与机器人不期而遇。

  去年末以来“杭州六小龙”的持续火爆,使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显示度呈现指数级增长,“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被写入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潮流漫卷,与苦思破壁“文旅+”的景区一拍即合,二三月以来,机器人迅速实现场景渗透,从以往景区景点的“新奇点缀”而成批量、爆发式地进入,成为游客的新宠和文旅服务升级的催化剂。

  “爬山有救了”

  “假期这几天,外骨骼机器人出租每天爆满,有的游客等了2个小时。今天的租赁名额,5日就提前约满了。”4月6日,泰山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李刚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景区1月底投放十台外骨骼机器人,推出后,社交媒体账号后台收到大量租用预约,目前已增加到近百台,还将扩大规模,预计“五一”前会有500台。据介绍,租赁按小时或路线计费,3小时80元,从红门到中天门也是80元。

  外骨骼机器人是可穿戴的轻量化智能装备,通过传感器感知人体意图,实时计算助力需求,向穿戴者的核心部位动态输出机械力,从而减少人体发力。泰山的自然、人文风光集中在有7000多级台阶的红门到玉皇顶路段,以中天门到南天门这段陡坡为例,使用这款“动力装甲”后,原本约3小时的攀登时间可以缩短一半。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