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安智造”如何出海“碳”新路
2025-04-07 11:11 西安日报
记者了解到,在矿山常见的“轻载上坡、重载下坡”场景中,该车型下坡时能将势能转化为电能储存,有效提升了单次充电续航,降低整车能耗,目前已在国内多个露天矿区投用。
转型背后,是技术攻坚的硬仗。面对新能源工程机械的“卡脖子”难题,长安重工组建了专门的研发团队,突破整车电气控制等20余项关键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高端装备技术空白。
如今,这家企业已形成纯电动挖装运设备、电机车组、宽体自卸车等新能源工程机械产品矩阵,应用覆盖矿山、隧道、港口等场景,新能源装备研发占比跃升71%。
智造突围
创新成果重塑施工模式
记者在该公司阎良生产基地内看到,一台无人驾驶电机车缓缓驶下生产线。这台搭载激光雷达与厘米级定位系统的电机车,即将奔赴地铁隧道施工现场,与盾构机组成“黄金搭档”。
盾构机在前掘进“打洞”,无人驾驶电机车紧随其后,负责出渣和运输其他施工物料,该电机车还可进行部分隧道、地下施工的危险工作,进一步提高施工安全系数。
“传统隧道出渣依赖人工驾驶,存在安全风险高、效率低等问题。”郭子超介绍道,该电机车通过5G通信系统,能够实时感知轨道障碍物并且自动避让,配合远程监控中心,可第一时间获取远程监测车辆在隧道内的实时位置、运行画面、轨道情况等,实现“装、运、卸”全流程可视化、无人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地铁某标段实测中,该电机车有效提高施工效率50%,每套设备年节省安全管理成本30万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环保价值——纯电驱动配合40公里续航能力,单台电机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6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