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清明假期结束,多地中小学迎来春假!

2025-04-07 14:13   中国之声

  不久前,新出台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也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这让春秋假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资料图

  那么,如何理解“有条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战略与宏观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陈飞认为,春秋假的设置需结合地域特色、资源禀赋和教育生态。

  “比如在农村,可以带动学生走进自然,了解家乡的风土民情;对于城市,可以走进社区、研学场域,帮助学生成长。春秋假的设置最核心的是家长、学校、社会三方面形成有力配合,通过假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体验和社会实践经历。”陈飞说。

  在我国,除了有寒假和暑假以外,曾经在春秋两季也会放“农忙假”。从农忙假到春秋假,折射出教育理念的哪些变化?

  陈飞认为,春秋假通过社会实践,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培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塑造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从前,农忙假的活动多局限于农业劳动,而春秋假被赋予了教育功能,直接将课堂延伸至社会和大自然,使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连接。

资料图

  陈飞看来,从促消费角度看,假期还可以释放亲子游需求。“春秋假能够缓解景区交通旺季爆棚,淡季闲置的资源错配,还能刺激运动装备、文化书籍、智能设备等衍生需求,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春秋假虽好

  带娃、升学难题如何解?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