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关注山东济宁:追新逐绿促转型
2025-04-07 15:47 光明日报
“它们都是由一块块煤炭转化而来,我手中这瓶工业乙醇就是利用煤炭生产中的工业尾气和甲醇合成的。”该公司总经理司传煜介绍,公司推动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发展,开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打造了国内一流的煤基化工产业链条,生产出乙醇、新型炭材料、高纯氢气等几十种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了绿色转型升级与新旧动能转换。
技术创新和制造工艺的智能化升级、融合,使传统化工产业不断提质增效。
近年来,济宁打造“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度培育链条,推动市级创新平台全覆盖,新支持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市级平台169家,省光电传感技术重点实验室等8家省重点实验室获准建设,获批省新型研发机构5家、数量居全省第一。这些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向当地企业提供定向科研成果,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济宁市“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创新高,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正加速转化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最大增量”。
锚定高端向新行
如今,在济宁,转型发展、向新而行已成普遍共识;追新逐绿、争先恐后成为新常态。
任城区山东晨阳新型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内,刚完成智能化改造的阳极编组、装出炉设备正满负荷运转。作为山东省济宁市重点产业链碳材料产业链骨干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