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造华章 | 在淄博 解锁非遗更多“打开方式”

2025-04-10 11:03   鲁中网

  鲁中网记者 孙蕊

  清明假期,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推出的“琉璃五色石夜灯盲盒”格外引人注目,1470℃淬炼的非遗文创成为游客的“必购单品”。而像琉璃盲盒这样的文化创意产品,正悄然在淄博遍地开花。

  非遗文创将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展现了淄博的历史魅力,也激发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年轻一代的匠人们,秉持非遗技艺这一核心IP,将束之高阁的非遗展品变成了面向消费者的文创产品,也让非遗有了更多鲜活多样的打开方式。

  非遗文创的核心是非遗技艺。淄博非遗,硕果累累,为文创开发提供了肥沃土壤。陶瓷琉璃凝聚市井烟火,丝绸织染编织盛世华章,鲁派内画勾勒生活百态,聊斋俚曲唱尽世间情缘……“非遗”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凝结着人们的集体记忆、经验智慧、共同情感。近年来,淄博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 名,国家级项目 14 项,省级项目 96 项,市级项目 388 项 。陶瓷烧制技艺、琉璃烧制技艺、周村丝绸染织技艺、鲁派内画、聊斋俚曲等非遗项目,连接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未来,在时代变迁中不断适应新角色,绽放全新光彩。

  非遗保护传承是活态传承,依赖一代又一代传承人薪火相传。传承人们用行动书写“热爱可抵万难”的传承故事,让非遗穿越寂寥时光、跨过重重难关,在当下绽放熠熠光彩。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