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渤海潮评 | 为“雏鹰”点亮成长的灯塔

2025-04-11 09:27   

  特约评论员 傧舟文

  从全国首创“红黄蓝绿”四色预警到发布《流动儿童服务指南》,从“四级书记抓未保”到“儿童主任多兼一职”,在未成年人保护这场“全民接力赛”中,滨州市无棣县这座齐鲁小城,以县域为试验场,以系统性思维破解基层未保难题,交出了一份“10.8万未成年人全周期守护”的答卷,为全国县域未成年人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无棣样本”。

  良好的机制是组织或系统高效运行、目标达成的核心保障。无棣县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对未保工作进行制度革新,30余个部门拧成一股绳,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的集成化格局,其中“四级书记抓未保”机制——县镇村社四级党组织书记挂帅,让未成年人保护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这种顶层设计并非空中楼阁:1.2亿元专项资金投入建设三级保护阵地,3395名最小单元儿童工作者扎根村社,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服务网络。

  制度创新的生命力在于细节。针对流动儿童群体,无棣县联动公安、教育等部门共享2万余条数据,精准锁定5500余名流动儿童,推出包含21项服务的“关爱清单”,让“迁徙的雏鸟”也能享受同等庇护。这种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探索,正是县域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在无棣县未保中心的大屏上,笔者看到10.8万名未成年人的信息在实时跳动,这背后是“棣造未来”智慧云平台的精准管控。该系统通过整合未成年人疫苗接种、教育就学等数据,实现了风险动态监测与部门联动处置。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