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李现观鸟遇“装备鄙视链” 新手花多少钱能“入圈”?
2025-04-11 11:05 华西都市报
比起难得一见的珍稀鸟类,邓静也分享了高成功率的“入门鸟种”:白颊噪鹛、乌鸫、白头鹎、珠颈斑鸠。“它们个头比较大,胆子也大,容易观察。白颊噪鹛浑身棕黄色,眼睛周边和颊部是白色,喜欢在地面觅食。乌鸫浑身乌黑,鸟喙为黄色。白头鹎眉纹和枕部白色,俗名白头翁,身体呈橄榄绿色。珠颈斑鸠外型像鸽子,脖子上有白色小点,有点像妈妈戴的珍珠项链。”
持续监测记录助力保护鸟类
鸟儿的观测记录,正在悄然拼凑出气候变化影响鸟类迁徙的生态拼图。
鸟类的国际迁飞路线有9条,其中有4条经过我国。据邓静介绍,近年来,成都的龙泉山和龙门山上都设立了公众猛禽监测点,为未来实现区域性以至整个迁徙路线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猛禽保护助力。
“每年春秋两季鸟类迁徙时,观鸟群体都会上山进行监测记录。对于观鸟者本身来说,可以看到平时难得一见的猛禽,给自己的‘鸟单加新’,也可以体会壮观的迁徙鹰柱现象(指猛禽在迁徙过程中,利用上升气流在空中盘旋、聚集,形成类似柱状的壮观景象),感受生命的博大。比如成都新记录的棕腹隼雕就是龙门山监测时记录到的。”邓静说。
与此同时,持续性的监测数据记录也给科学研究提供了原始数据。“通过迁徙鸟类种类、数量的变化,科学家可以就气候变化、栖息地破碎等生态课题进行研究。近年来监测活动还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迁徙路上的盗猎行为,为鸟类的保护实实在在提供了很多帮助。比如龙门山监测中就听到盗猎枪声,志愿者组织和当地政府、派出所合作出击,取得了很好的震慑效果。”邓静补充道。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车家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