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盯防隐患、城市安全再升级 德州地下管廊装上“智慧大脑”
2025-04-11 20:42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通讯员 赵静 德州报道
近日,德州市政府发布的《德州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智慧化管理”成为最大亮点。根据新规,未来德州所有地下综合管廊将同步建设智慧管理系统,实现24小时智能监控、风险预警和快速响应。这意味着,城市地下“生命线”将拥有“最强大脑”,安全隐患无处遁形,市民生活安全更有保障。
从“看不见”到“看得见”
城市地下管线承担着电力、通信、燃气、供水等关键功能。然而,由于它们深埋地下,且权属复杂,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监管难、维护难、应急难”的问题。一旦发生漏水、火灾、管线老化等事故,往往因为发现不及时,导致损失扩大。

“过去抢修管线就像‘开盲盒’,得挖开路面才能找到问题,既费时费力,又影响交通。”德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坦言。为此,《办法》把智慧化建设列为管廊运营的核心要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让地下空间变得“透明”,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智慧化如何落地?
24小时“电子眼”监控,风险实时报警。所有管廊都将安装温湿度传感器、气体检测仪、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廊内环境。一旦出现漏水、高温、有害气体浓度超标等情况,系统会自动报警,并通过手机 App、短信等方式通知运营人员,确保5分钟内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