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三重奏②丨花缘:全球朋友圈在等一朵花开
2025-04-12 00:02 海报新闻
“一朵花能承载多少种可能?”4月10日,这个问题在2025 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上得到了最生动的解答。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文化学者、跨国企业代表和青年创业者,因这朵1500岁的东方之花齐聚一堂。当国际友人们体验巨幅工笔牡丹画创作,当保加利亚索非亚海外牡丹园里花朵在线绽放,当海外“Z世代”网络达人、中医药专家围绕“多元推动牡丹文化走向世界”展开讨论时——菏泽牡丹已悄然蜕变为跨越国界的文化使者与经济媒介。
学者:牡丹盛开在世界文明交流中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阿塞拜疆语教研室主任、国际儒联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阿格申·阿利耶夫眼中,菏泽的牡丹不仅有花卉之美,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牡丹文化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符号,它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牡丹文化不仅要绽放在园林中,更加要盛开在世界文明交流中。”他特别提到,在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学者们通过文学与艺术作品展现牡丹的魅力,这正是不同文明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的生动实例。在欣赏完菏泽牡丹之后,阿利耶夫教授提到了阿塞拜疆的国花,建议开展“双花对话”国际合作项目,通过两国艺术家的共同努力,让丝绸之路上这两种古老的花卉在数字时代重新相遇。
他期待未来能看到牡丹文化术语和黄河文化术语的各个语种翻译版本,包括他的母语阿塞拜疆语版本。阿利耶夫教授特别强调:“我们不仅要重视大语种的翻译,更要关注小语种的传播工作,因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大部分语言都属于小语种范畴。”
记者: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双重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