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湖南慈利一河段水域颜色异常 初步查明三大原因

2025-04-13 10:01   央视新闻

  目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余红、史聆聆博士带队的专家团队已于4月1日就水华现象成因开展深度调查工作。第一阶段的现场取样工作已经完成,共采取了溇水(从江垭坝至溇水入河口)和支流上(索水、杉木桥、输赢溪等)共20个点位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以及水质情况,还采集了部分溶洞和养猪场的尾水。第二阶段实验室分析的所有样品已于4月6日带回环科院,正在进行分析中,暂未出具检测报告。

  通过专家团队前期采取密集调度、溯源排查、加密检测、水质藻类治理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截至4月10日,藻类密度已经降到无水华评判标准的密度;水环境质量方面,除溇水支流输赢溪竹叶坪段在Ⅳ类水质外(主要是高锰酸盐指数超标),溇水干流各检测断面水质在Ⅰ类、Ⅱ类。溯源排查、加密检测、水质藻类治理工作仍在进行中。

  水污染源有没有扩散?有没有采取相应截污措施?

  水质监测数据表明:目前,溇水长潭河水域水质符合标准要求,沿线居民生活用水和饮用水没有受到影响。

  4月11日晚-4月12日降雨数据显示,慈利县平均降雨量为30.9mm,其中金慈街道长潭河水文站50.5mm,溇水长潭河段仅上涨0.15m,12日13时长潭河水流量仅32.4m3/s,生态流量变化不大。通过治理,现在溇水长潭河段水质正常,藻类水华现象消失,没有造成水污染源扩散。针对溇水长潭河段水域有白色泡沫胶状物质的情况,设置了两条截污带,并安排了3艘船9人坚持日打捞。目前,白色泡沫已经不明显。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