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抗“帕”:帕金森病最新认知与防治要点
2025-04-14 09:38 央广网
2. 身体僵硬:转身时需要挪小碎步,动作像“生锈的机器人”
3. 表情减少:家人可能注意到患者“最近怎么总板着脸”(“面具脸”)
非运动症状同样不容忽视,包括: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顽固性便秘、尿频、直立性低血压、油脂面容
精神障碍:抑郁、焦虑、淡漠、疲劳
睡眠障碍:失眠或白天过度嗜睡
感觉障碍:80%~90%患者出现嗅觉减退
如果上述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建议及时到神经专科进行专业评估。
前沿治疗:从药物到AI辅助
帕金森病的治疗需要根据疾病阶段制定个性化方案:
早期(1~3年):轻微症状可优先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训练,研究表明每天30分钟运动能延缓疾病进展。
中期(3~10年):当出现明显运动障碍时,需开始药物治疗。多巴胺类药物如左旋多巴需在饭前1小时服用,避免与高蛋白食物同服影响吸收。值得注意的是,长期用药后出现的“药效减退”并非药物失效,而是疾病进展的表现。此时可通过调整用药策略(如减少单次剂量、增加服药次数)来改善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可逐渐增加药量或者药物种类。
晚期(10年以上):可能需要联合用药或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DBS)。DBS通过植入电极向特定脑区发送电脉冲,抑制异常神经活动,具有可逆、可调节的优势。典型患者术后震颤缓解率达80%~90%,药物剂量可减少30%~70%。这项技术是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功能组早已开展的国内领先的特色手术,已为近3000例患者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