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庆森 | 奎峰巍巍映初光
2025-04-15 20:16 海曲风韵
祖籍在日照西湖镇大花崖村的明代状元焦竑,更是达到了日照读书人高峰,一生博览群书、严谨治学,尤精文史、哲学,最终成为明代晚期著名的思想家、藏书家、古音学家、文献考据学家。焦竑还从乡试落榜卷中发现了徐光启,并亲提为第一名,成就了一代科学家、政治家。徐光启的后代也是人才辈出,其十三代孙是位军人,他有一个外孙女叫倪桂珍,是大家熟知的宋氏三姐妹的母亲。焦竤对日照老家感情深厚,也重视家乡日照的文化建设,对家乡读书人多有教诲。明代日照县共考中含焦竑在内的进士9人,其中有2名就是焦竑的学生。焦竑还协助日照时任知县杜一岸编修了第一部《日照县志》,在《日照县志》中保存了焦竑的两篇文章,其中一篇是《日照县重修庙学记》,全面记载了日照县儒学的发展,尤其晚明日照教育的发展情况,并描绘了大力举办日照教育、推动日照文化事业发展的前景,其情可敬,其心可嘉。“一县文峰”,正是历任县志编撰者对奎山共同的期冀。
到清代的许瀚(虎山大河坞人,清嘉庆二年出生),虽一生坎坷,穷困潦倒,但在讲学、著述和校勘书籍上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是当时北学的代表人物,有“山左许瀚之学”的称誉。他提携培养了大量的日照读书之人,如丁以此、丁惟汾父子和丁守存、丁麟年、王献唐等人,尤其是一代国学大师王献唐,无论是治学传道,还是敬文护宝,事迹感人至深,堪称楷模,后边还要单独记之。他们都受许瀚教导或间接影响,成为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学现象,被后世称为“照邑朴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