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为笔 聊城推进现代水网建设 擘画人水和谐新图景
2025-04-16 07:34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年初根据灌区推送的预报,我们早早就做好了春灌准备,3天时间就把自家300亩农田浇完了,不仅节省了时间,每亩地还节省灌溉成本30多元。”临清市金郝庄种粮大户王玉宝感慨道,灌溉用水有了科学保障,让他种地更有底气。
作为全省最大灌区,春灌工作开展之初,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便充分发挥数字孪生平台“智慧大脑”优势,提前对灌域内冬小麦生长需水进行预测预报,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对外发布,引导群众提前做好灌溉准备。
“我们依托20多年积累的气象、水碳通量、作物产量等高质量长序列观测数据,结合未来气象数据获取及处理技术、MODIS卫星遥感数据实时同化技术,建成需水预测模型,可直观展现土壤墒情分布、灌溉需求量及作物长势。”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信息化科副科长梁以昌介绍,位山灌区利用卫星遥感、2000余处监测站点、1100余处高清视频监控等组成的“天空地水工”一体化感知网,为灌区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土壤墒情、作物需水量,渠道水位、流量等数据实时汇总至灌区数字孪生平台,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水利“神经末梢”。
得益于位山灌区数字孪生技术先行先试,聊城市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也如火如荼。3月5日,“智水聊城”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标志着聊城市水利管理迈入数字化、精细化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