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创新之钥开启能源绿色转型之门
2025-04-16 09:15 望岳新闻
“过去,园区新能源用电占比少,系统损耗较大。”罗光荣见证了园区从“用电大户”到“绿色工厂”的转变,“柔性微电网系统有效解决了新能源消纳、配电侧容量不足等问题,通过智能算法动态调节光储协同比例,使园区光伏自发自用率由50%提高到90%,每年增加绿电1100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300余吨,相当于植树48万棵。”
新能源不仅要发得出,更要供得稳、用得足。目前,像这样的智能微电网项目泰安已建成9个,“绿电”就地消纳率达到85%以上。“智能微电网试点建设将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就地利用率,提升企业负荷自调峰、自平衡能力,实现微电网与配电网、大电网协调联动,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引领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市发改委电力科副科长朱建华说。
如果说微电网是“点”上的突破,那么储能体系建设则是“面”上的布局。辅助电网调峰调频、促进新能源消纳,储能的“削峰填谷”作用在泰安日益彰显。
中储国能国际首套300MW/1800MWh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现场,巨大球罐通过长长的管道连接地下千米深处的盐穴,通过空气的压缩与释放,将电能进行存储与释放,过去采盐留下的巨大地下空腔,被赋予全新使命,承载起储能的重任。
“利用盐穴储能,相当于造了一个‘超级充电宝’。”中储国能(山东)电力能源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殷朋说,在用电低谷时,利用电能将空气压缩到地下盐穴中,在用电高峰期,盐穴中的高压空气被释放,推动透平膨胀机并带动发电机发电,对电网进行调峰,年可发电6亿千瓦时,为20余万户居民提供电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