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与牡丹共美 与世界同梦
2025-04-16 15:44 大众日报 16版
□ 本报记者 蒋 鑫
本报通讯员 武 霈
春日的菏泽,万亩牡丹竞相绽放,姹紫嫣红间跃动着千年文脉。在这芬芳满城的美好时节,2025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暨“共同讲好黄河故事”研讨会启幕。
以花为媒 共话文明互鉴
本次论坛以“黄河天上来 牡丹为你开”为主题,以黄河为脉、牡丹为媒,深化黄河文化与牡丹文化的国际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来自中国、日本、荷兰、保加利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学者、园艺专家及国际友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牡丹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挖掘一朵花背后的文明对话价值。
菏泽牡丹栽培历史悠久,自隋唐时期便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如今,菏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牡丹种植、科研、出口和观赏基地,拥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308个牡丹品种,新品种培育数量占全国总量的80%,苗木出口量占全国90%以上。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在致辞中表示:“牡丹雍容华贵,象征幸福美好的盛世气象和高风亮节的君子品格,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爱。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牡丹出海 绽放世界
早在唐代,牡丹便随中日文化交流传入日本,被称为“唐狮子”。此后,牡丹文化沿丝绸之路传播至法国、荷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荷兰画家梵高在《牡丹花瓶》中以鲜明色彩展现牡丹的生命力,美国作家赛珍珠以牡丹为意象创作小说《牡丹》,日本画家加山又造则用独特笔触描绘牡丹的华贵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