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风筝记忆|李世伟:风筝让爱更久远
2025-04-17 14:54 大众网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犹记初学这首诗时,我还是个懵懂的小学生。时光如流水,一晃多年过去,但那些与风筝有关的往昔,却依旧如春日繁花,深深扎根于我的记忆深处,永不凋零。
童年的风筝,是父亲用那双布满老茧却无比灵巧的手,为我精心扎制、细心糊裱的。那时候,我只知道它叫“八卦”风筝。父亲会先挑选 8 根笔直的秫秸秆,用他娴熟的手法将它们扎成两个严丝合缝的正方形骨架,随后将其中一个轻巧地与另一个错开、重叠排列,不多时,那独特的“八卦”形状便初具雏形,跃然眼前。紧接着,他再取两根秫秸秆,沿着正方形的对角线呈十字形状交叉固定,稳稳地绑牢在正方形的四个角上。而后,父亲会亲自生火熬制糨子,那黏稠的玩意儿,就如同后来常见的糨糊一般。他用废旧报纸,一层又一层地小心糊在骨架上,直至糊得结实平整。若是条件允许,他还会用颜料给风筝绘上五彩斑斓的花纹,让它瞬间鲜活生动起来。最后,穿上三根纤细却坚韧的线,再把这三根线并拢,牢牢连接到一根长长的放飞线上。父亲还会特意在尾部挂上一条长长的布条,用以保持风筝的平衡。万事俱备,只等春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