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胡京南:AI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要防范“黑箱”风险
2025-04-17 17:51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当前AI和大数据新技术快速发展,也被广泛应用在生态环境领域。
“AI和大数据技术为我们提高科研效率、创新科研范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4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系列中外记者见面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胡京南在会上介绍说,随着监测技术的发展,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化学组分等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AI、大数据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在这些海量数据中间快速识别污染特征和规律,高效筛查异常排放问题线索,帮助我们大幅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
此外,AI等新技术也有望突破传统的科学研究范式,能够帮助我们在空气质量的预测预报、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动态化分析等方面提升研判能力,将来也有可能帮助我们打造生态环境领域治理的更智慧的科学大脑。
“但是我想,AI也不是万能的。”胡京南特别提到,还是要充分发挥人的智慧,“集智攻关”,也要防范AI“黑箱”可能带来的风险。
“我和我的同事也在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研究,这项研究工作也有望助力空气质量未来进一步持续改善,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新的动力。”胡京南还谈到,科技创新为蓝天保卫战和美丽中国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在蓝天保卫战中,他作为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团队的一份子,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900多名科研工作者一起,在京津冀开展“空—天—地”立体观测,建立了高精度的排放清单,弄清重污染成因,识别污染来源,为京津冀空气质量改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