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海报观察丨多所学校向学生承诺“保上本科”,衡水教育乱象何解?

2025-04-17 20:07   海报新闻

  学校通过相关“保本”协议来吸引家长和学生,无疑是将教育异化为结果担保,这对教育本质会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学校与学生签署‘保本’协议的做法,是希望以此来吸引学生入学,是一种招生手段。但是,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学校不可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考上本科。”4月16日,熊丙奇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学生签署“保本”协议的做法,之前往往会出现在一些培训机构中,很少会在学校招生过程中出现,这反映出相关学校在招生时不择手段。

  “就现在整体办学情况来说,‘保本’并不代表学校教育质量,我们不能够去以升学、分数作为主导,而是要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如果急于追求所谓的‘保本’,学校可能会出现一些为了提高本科率,而采取急功近利的、过于应试化的、不符合孩子身心健康的做法。”熊丙奇指出,家长在选择学校时,不要轻信“保本”的承诺,而是应该更加关注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管理以及学生在学校能获得的成长等方面。

  针对部分学校签署“保本”协议的行为,4月11日,衡水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局相关工作人员曾向海报新闻记者明确表示,该行为并不符合当地相关规定。然而,连日来,海报新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此类行为在当地并非个例。

  “这种做法是违法的,任何教育机构都不可能会做出所谓的‘保本’承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也不允许这样宣传。”熊丙奇认为,学校在招生时,应着重介绍其学校资质、办学质量和校园管理等方面。针对学校与学生签署“保本”协议的行为,教育监管部门应明确制止。

  律师:签署“保本”协议存在隐性风险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