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天屎之路”,除了“忍一忍”还能做点啥?
2025-04-18 06:15 央广网微信公众号
“如果有人仰头张嘴接鸟屎,接中的概率会有多大?我们不如做个‘冰淇淋模型’吧。”2024年,宁波大学物理专业本科生路集善的一篇推导“被‘天屎’击中概率”的论文,曾在网络走红。
他通过数学模型分析出一项有趣的结论:若以55.4秒快速通过长约277米的“白鹭林”,便可有效避开“天屎”攻击。若超过这个时间,必定会被砸中。

路集善同时补充,“但这只是通过假设得出的结果,具体每秒会覆盖多少平方米地面这一参数很难确定。”
据了解,为了帮助大学生们防御“天屎”,宁波大学还专门推出了文创雨伞。
除了包容理解外
不妨多做一些尝试
因环境友好吸引更多鸟群前来筑巢安家,是城市生态向好、值得珍视的好事。但“人在街上走,鸟屎天上降”的出行尴尬,也确实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天屎之路”的尴尬,对于城市管理而言,除了需要周围居民的包容理解外,不妨多做一些尝试,努力找出缓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应对之策。比如,是否可以通过树立提示牌、搭建人行道防护遮棚、提高清理频次力度等办法,尽量减少鸟粪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这座城,是鸟儿的栖息地,也是人类的美好家园。只有在保护鸟类生存环境与保障人们正常生活之间找到平衡,才能更好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