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美丽中国拼图背后的青年力量

2025-04-18 09:55   中国青年报

  付怡然介绍,他们通过AI、热点网格等技术,精准识别线索,定位到哪家企业、哪个产供环节、哪条生产线有问题,现场工作组按图索骥,针对性地高效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工况用电、自动监控等平台,对企业开展足不出户的非现场执法,做到对企业“无事不扰、有事服务”;采用电子鼻、嗅探监测等技术,精准定位到源头企业,解决群众反映的周边异味问题。

  “科技创新为蓝天保卫战和美丽中国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在此前的蓝天保卫战中,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胡京南,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900多名科研工作者组成了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团队。在京津冀开展“空—天—地”立体观测,建立了高精度的排放清单,弄清重污染成因,识别污染来源,为京津冀空气质量改善助力。

  胡京南也认为,AI和大数据技术为提高科研效率、创新科研范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一方面,随着监测技术的发展,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化学组分等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AI技术等能够帮助科学家在海量数据中快速识别污染特征和规律,高效筛查异常排放问题线索,大幅提高数据分析效率。另一方面,新技术也有望突破传统的科学研究范式,帮助在空气质量的预测预报、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动态化分析等方面提升研判能力,将来也有可能帮助打造生态环境领域治理的更智慧的科学大脑。

  胡京南提示说,AI不是万能的,还是要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同时防范AI“黑箱”可能带来的风险。胡京南和同事正在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研究,有望助力空气质量未来进一步持续改善,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新的动力。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