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渤海潮评 | 孝善食堂“烩”出乡村治理“暖心宴”

2025-04-18 13:08   

  从“独木”到“森林”,多元共治激活内生动力。“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滨州创新的“五方共担”机制,让孝善食堂跳出“输血依赖”,形成可持续的“造血循环”。邹平市设立村级孝善基金,按村集体收入分档配捐,最高补贴3万元;台子镇大齐村开发“云养老”平台,子女可远程查看老人就餐情况;滨城区整合公益岗位,吸纳村民成为助餐服务主力军。这种“共建共治”思维,将养老难题转化为治理机遇:企业通过捐赠抵扣税费,乡贤能人争当“孝善之星”,村民用志愿服务兑换“时间存折”,形成“助老—积分—反哺”的善治闭环。

  从“养老”到“享老”,文明新风吹暖乡土中国。在滨州,孝善食堂的深层意义远超养老本身。它重构了乡村文化生态:博兴县老人在“家风银行”讲述孝亲故事换取积分,阳信县将食堂墙面打造成“记忆博物馆”,扫码即可聆听村庄历史。更关键的是,它重塑了乡村价值体系——沾化区设立“孝亲日”,子女返乡陪伴可获积分;滨城区推行“红白事省500元捐孝善基金”,攀比排场变为公益善行。当养老从家庭责任升华为集体共识,孝善文化便有了生生不息的传承载体。2024年,滨州涉老纠纷同比下降37%,“敬老爱老”连续两年荣登“最感动市民十件事”榜首。

  黄河奔流,文明赓续。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当孝善食堂成为传承美德的文化地标、激发自治的治理平台、联结情感的精神纽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便有了最温暖的注脚。正如那碗省去铺张的“大锅汤”,简朴中见真情,平淡中显深意——这或许正是“中国之治”在乡土深处的生动表达。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