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社保待遇,这份领取资格认证指南快收藏!
2025-04-18 17:11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谭文凯 通讯员 张晓明 青岛报道
领取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是一项规定动作,是国家从制度上保障社保基金安全和全体参保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及时进行资格认证,事关社保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也避免社保待遇被冒领风险。关于资格认证办理的热点问题,官方解读来了。
社保待遇领取人员需每年认证一次
根据国家和山东省有关规定,符合领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参保人(以下简称“社保待遇领取人员”),一年至少要进行一次领取待遇资格认证,每次认证有效期不超过12个月,认证有效期自最近一次认证通过时间的次月起开始计算。
未按时进行资格认证会有什么影响?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社保待遇领取人员超出认证期未进行资格认证的,社保经办机构会暂停发放其社保待遇。
目前认证方式和渠道有哪些?
1.大数据认证。近年来,青岛市人社部门创新推行领取社保待遇资格大数据认证服务模式,通过大数据认证平台对待遇领取人员的行为轨迹进行比对分析,平台自动判断待遇领取人员的领取资格,并自动完成认证,不需要待遇领取人员进行任何操作。目前,这种无感自动认证服务基本覆盖我市绝大多数社保待遇领取人员。
2.手机刷脸认证。对于少数社保待遇领取人员,大数据认证平台无法获取其行为轨迹,并自动完成认证的,需要待遇领取人员进行自主认证。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