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三个月扎个“机器人”,做风筝设计师也要“紧跟热点”
2025-04-19 16:53 中新经纬
与科技结合同样体现在郭洪利今年的作品中。郭洪利告诉中新经纬,他们团队今年将带来一款翼展20余米的全立体飞机风筝,该飞机是与和平精英品牌合作研发。
据郭洪利介绍,他们的飞机风筝采取的是全方位立体式,而非单面,因此,这样一架巨大的飞机风筝,最大的难点在于重量太大,很难起飞。
他们花费了两个多月时间对风筝进行改良,一是选用具有轻质、韧性强特点的碳纤维材料作为主体结构,控制风筝重量,将重量控制在百斤内。二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按空气动力学原理,进行模拟实验,邀请无人机制作领域及空气动力学专家进行放飞试验。
郭洪利表示,在风力适中、风向稳定的情况下,全立体飞机风筝最高可飞至上百米高空。
郭洪利的飞机风筝 受访者供图
超7000米风筝 花7小时放飞
丁传庆与郭洪利都是潍坊本地人。
今年53岁的郭洪利告诉中新经纬,他家一开始是村子里唯一做风筝的,家里人会在农活之余,通过做风筝,以手工工艺补贴家用。
上学期间,郭洪利的课余生活往往都在“扎”“糊”“绘”“放”(扎制风筝四大流程)中度过。1992年,郭洪利成立了风筝制作公司。
丁传庆告诉中新经纬,1999年,29岁的他加入潍坊工美,主要负责生产经营。但在业余时间,他喜欢研究潍坊传统龙头蜈蚣串式风筝。2012年,一位客户表示,希望能做一只世界上最长的龙头蜈蚣串式风筝,一直对传统风筝感兴趣的丁传庆接下这一任务,并从此开始进行风筝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