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运摇篮 历久弥新——萍乡安源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化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4-20 21:57 江西新闻客户端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李淑芳)四月的安源,春意盎然。漫步在江西萍乡安源旅游景区,苍翠的绿树掩映着斑驳的工业遗迹,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在此交织。这里,曾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更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一百多年前,革命的星火在这里点燃,照亮了中国工人阶级觉醒的道路。
百年沧桑,初心如磐。如今的安源,将红色基因融入城市发展血脉。2024年,安源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超355万人次,工运摇篮正成为萍乡的一张亮丽的红色旅游名片。
工运星火 自此燎原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来到安源唤起了路矿工人,演绎了长达10年的安源工运英雄史诗......”伴随着讲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彷佛再现眼前。
1898年3月,被列为“中国十大厂矿”之一的萍乡煤矿(现安源煤矿)开办,次年,专运煤的株萍铁路动工修建,大批来自湖南、湖北、江西的破产农民涌入做工,路矿两局工人最多时达一万七千多人。
“父挖窿中煤,子扯窿中拖,煤炭堆如山,父子都挨饿,寅吃卯时粮,妻寒子也饿,三月无饷发,生活真难过!”纪念馆讲解员介绍道,这首流传的民谣,正是安源路矿工人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当时,工人们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月工资仅5到6块钱,勉强维持温饱。”
1921年秋天,毛泽东以走亲访友之名来到安源考察工人运动。他深入矿井深处、工人住地,点燃了革命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