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丨广西抗旱一线调查
2025-04-25 06:27 新华社
正值春耕春种的关键时节,如何抗旱保粮,缓解农业用水的紧张局面?
行走在马山县田间地头,不时可以看到抽水机架设在田埂旁,为田间饥渴的秧苗灌溉补水。当地调配水泵130台、汽油发电机30多套,组建抗旱工作队11支共400多人,奔赴各村屯开展抗旱工作。
除了传统的抗旱救急举措,各地也积极拓展救助技术手段。
气象部门抢抓有利气象条件持续开展增雨作业,累计影响面积超15.8万平方公里,增加有效降水约8亿吨;都安县农业部门及时推广旱稻种植,相较传统水稻种植可节水超七成,让春耕不误农时;各地还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授一水多用小技巧,实现水资源最大化利用。
据统计,广西已累计向旱区供水48.62亿立方米,保障春灌面积1018.69万亩,保障因旱饮水困难群众的基本用水需求。广西各级各部门累计投入8200多万元用于抗旱工作。
多措并举减灾更防灾
接下来广西的旱涝形势将如何变化?
目前广西已进入汛期,广西气象部门预测,受降雨影响,部分地区旱情将得到一定缓解。但受多重因素影响,广西旱情仍将持续。
广西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农孟松介绍,每年3至5月是广西强对流天气的高发季节。强对流天气的特点是移动速度快,降雨分布不均,面上降雨不大。“短时降雨过后,地上水分很快就会被蒸发掉,因此旱情仍会持续。”农孟松说,广西气象部门将持续做好监测预报预警工作。
针对广西持续旱情及旱涝频发的态势,业内人士及专家建议,加强旱情监测研判、加快建设集中供水和农田水利灌溉项目,补齐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最大程度实现减灾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