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生气了就发泄出来?情况可能变更糟

2025-04-27 09:21   “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这些认知和情感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愤怒成为一种在多个层面上都难以调节和管理的情绪。

  研究发现:发泄并不能有效减少愤怒

  一些心理学理论,特别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通过“发泄”这一过程,个体可以表达出这些潜藏的情绪,从而减轻内心的紧张和冲突。他将这种过程比喻为“精神的排毒”,认为它对于个体的精神健康至关重要。

  尤其是他把愤怒比作类似于一种压力或能量,当它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需要通过某种方式释放出来,类似于蒸汽锅的阀门需要打开来释放压力。据此,人们认为通过发泄愤怒,可以减少内心的紧张和冲动,从而使个体感到更加轻松和舒缓。

  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分析了涉及10189名参与者的150多项研究后,发现真正能减少愤怒的方法是降低生理唤醒度,换句话说,降低热度。而增强生理唤醒度的活动,比如发泄并不能有效减少愤怒。

  “发泄可能听起来是个好主意,但并没有一丝一毫的科学证据支持宣泄理论。”俄亥俄州立大学传播学教授、该研究的共同负责人和共同通讯作者布拉德-布什曼(Brad Bushman)说道。

  该研究的选择和分析以情绪双因素理论为指导。情绪双因素理论认为,在情绪诱发的情境中,人们会经历“生理唤醒—寻找能够解释唤醒原因的环境线索—以此来标记自己的情绪”这三个过程。愤怒作为一种高生理唤醒的情绪,它的产生同样遵循这一理论。换句话说,愤怒的爆发,与高度的生理唤醒和不愉快的认知标签这两个因素高度相关。

  事实上,该研究发现,影响唤醒水平的行为会对愤怒和攻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