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把运动员逼进了洗手间?
2025-04-27 16:25 央视网评微信公号
除了“代拍”“跟机”等行为,体育界的“饭圈文化”中还有许多“疯狂”行为:比如,运动员获得商业代言后,商家不遗余力地对其进行商业包装,引导粉丝买单、冲销量;部分自媒体为了获取流量,过度报道、突出和消费运动员个人、炒作运动员“CP”、无孔不入地曝光运动员生活等。
要彻底治理畸形“饭圈文化”侵蚀体育界,关键是要切断背后的非法利益链。

首先,体育管理部门要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在宏观政策上出台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和处罚条例,彻底斩断非法利益链条,规范粉丝经济,促进体育产业正向发展。
其次,社交媒体平台是粉丝追星的“主阵地”。以运动员名字命名的小组、贴吧、超话,如同一个个后援会,让粉丝可以迅速找到“组织”。对此,平台应该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及时清理传播畸形“饭圈”文化内容,坚决封禁违规账号。
此外,主流媒体也要肩负着舆论引导责任。一方面,在报道体育新闻时,要聚焦赛场表现、专业能力,不要把主流媒体的专业价值变成“花边新闻”;另一方面,面对体育“饭圈”乱象,也要勇于、善于发声,扭转“饭圈”风气,净化体育文化。
当然,理性追星并非不可,良性的互动对运动员不仅有激励作用,也利于体育运动项目推广,进而推动公众的参与和运动水平的提高。
运动员身上展现的拼搏精神、战斗意志、团结精神、尊重对手、尊重规则,还有自律品格、学霸属性,对于广大观众尤其对青少年来说,都是一种正向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