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海小果”到“富民产业”的振兴之路
2025-04-28 14:10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王珏 威海报道
眼下,在山东威海,无花果的丰收季尚未到来,但产业链的脉动已清晰可感——冷链物流车队整装待发,智能化加工车间全速运转,电商平台订单如潮水般涌入。威海无花果这个拥有130年栽培历史的地方特色农产品,正以年产量超7万吨、产值数亿元的规模,实现从传统种植向全产业链升级的蜕变,成为惠及农户增收、激活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
破局:从“提篮叫卖”到“鲜达全国”
威海无花果的产业突围,始于一场“保鲜”的技术攻坚。过去,无花果因皮薄、易腐的特性,而导致难以远销,农户常面临“丰产难丰收”的困境。为此,威海整合科研力量,针对合作社、企业等不同使用群体,分类开发保鲜贮运技术方案,把9成熟无花果静态储存保鲜期延长至25天、冷链运输保鲜期延长至7天,一举突破“锁鲜”瓶颈,为无花果“走出威海、销往全国”提供技术保障。
技术革新带来价值跃升,“24年无花果地头收购价格比去年翻了一倍,有了冷链流通体系的支撑,北京、广州的订单都来了。”乳山市南黄富昌家庭农场负责人陶智说道。数据显示,从2024年8月底开始,威海机场运输威海无花果的范围扩展至东北、华东、华南、华中、华北等地,覆盖全国十多个城市。每天装载无花果鲜果的航班15个,日均运输量达10余吨,运输总最比2023年增长了27.3%。
深挖:全链条锻造产业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