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风筝记忆丨陈金庆:风筝情长 三代缘续
2025-04-28 15:15 大众网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潍坊乡野,风里总氤氲着竹篾的清香。在那棵老槐树下,父亲咬断竹篾时发出的“咔嚓”声,宛如一声清脆悦耳的春令,惊得枝头栖息的春燕扑棱棱振翅飞起。竹片在父亲手中渐渐弯成蝶翅的模样,棉纸尾翎上,还沾染着母亲穿针引线时遗落的温柔气息。这缕关于风筝的记忆,自那年春天起,便如一根无形的丝线,紧紧系住了三代人的悠悠时光。
童年的天空,是风筝的舞台。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每当春风轻拂,仿佛有神秘的约定在悄然进行,放风筝的消息便随着风儿飘散开来。父亲总是早早地便开始筹备这场与天空的约会。
我永远记得那个阳光正好的午后,小院里,父亲坐在小板凳上,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专注地扎制着风筝。他粗糙的大手,灵动地摆弄着竹篾,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雕琢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挑选竹篾时,他的眼神中透着精明与细致,用牙齿咬断竹篾的清脆声响,至今仍在我耳边回荡,那是父亲扎制风筝时最生动的细节。他一边忙碌,一边喃喃自语,仿佛在和竹篾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竹篾可得选好喽,不然风筝飞不高。”阳光洒在他弯着的脊背上,勾勒出一幅温暖而坚实的画面,那是我童年记忆中最温暖的底色。